《獅子王》:死亡不是消逝,而是宿命輪迴的浪漫

 

1994年,距今25年前,《獅子王》The Lion King)動畫正式上映,亮麗的畫風、細膩的筆觸,浪漫的曠野世界觀和非洲大陸動物們獨特的和諧,勾勒出那傳奇舞臺上,扣人心絃的歌舞饗宴。

當年的《獅子王》,讓動物的擬人視角有着劃時代的革新,權力的勾心鬥角、生而爲王的體悟和生命的循環之哲理意境,都在滿是深意卻不失幽默的劇情中,綻放無盡震撼。在當年更成爲1994年全球總票房收入最高的電影,也是那時全球總票房收入第二高的電影。

更不用說電影在多少孩子的心中,種下了這段追求勇敢、冒險的初衷。

辛巴(Simba)和木法沙(Mufasa)的父子情深、拉飛奇(Rafiki)抱着小辛巴在榮耀石的經典畫面、彭彭(Pumbaa)與丁滿(Timon)樂天知命的形象、刀疤(Scar)和鬣狗之間的詭譎──那歷歷在目的精彩,流淌難以忘懷的感動。

暌違多年,在特效技術徹底革新的年代,迪士尼(Disney)終於再度重啓這多年來的傳奇,以真實動畫改編方式,重新交織出一望無際的遼闊草原下,那曠野的深層魅力。

你我幾乎可以說,現代的《獅子王》就彷彿是更有生命力的《國家地理頻道》(National Geographic),但它不僅止於此,而是從最枝微末節的眼神、屏息開始,澎湃出引人入勝的信念,吸引所有觀衆徜徉於瑰麗的世界中。

故事描述,獅子王木法沙,是草原上榮耀國的國王,萬物在他睿智的帶領下,日出日落,生生不息。當他與妻子生下小王子辛巴後,全國上下一片歡欣鼓舞,只有木法沙的弟弟刀疤心生不滿──辛巴的出生,意謂着刀疤離王位越來越遠,貪婪的他決定使出詭計,害死哥哥,並嫁禍辛巴。

年幼的辛巴誤以爲自己闖了大禍,在罪惡感驅使下逃離了榮耀國,失落之極時遇上了彭彭與丁滿,開始了長年的流放生涯。成年後的辛巴,要如何面對自己的心魔,挑戰叔叔刀疤,重建草原的秩序?

25年來,《獅子王》的形象以各種不同的形式深植在你我心中,除了動畫續集外,百老匯歌舞劇的震撼,更是讓故事中每一段令人朗朗上口的歌曲,都有着別開生面的激盪。

因此在電影中,當你聽到〈Circle Of Life〉、〈Hakuna Matata〉、〈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〉再度響徹耳邊時,那餘音繞樑的嚮往除了是童年回憶的涌現,也從強大畫面的鼓舞,盪漾起心底幸福的漣漪。

當然,最厲害的,還是那無可挑剔的視覺饗宴。

在電影版《獅子王》中,維妙維肖、栩栩如生、生動逼真的畫面,將每一隻動物獨有的面貌都有煥然一新的體驗,更從表情到喜怒哀樂的情緒變化,呈現出撫慰人心的療愈。

特別是那小獅子迷死人不償命的呆萌、無助天真又稚氣的臉龐,不是貓奴的觀衆都已經招架不住,更不用說如果你愛貓,《獅子王》絕對會是你心花怒放的雀躍!

事實上,1994年的《獅子王》踏入了所謂的迪士尼「文藝復興」時期,它們讓動畫長片賦予了全新意義,除了小孩子以外,大人也能深深陶醉在動畫世界的魔幻中,而《獅子王》更是許多動畫作品中,相對十分嚴肅的劇本。

畢竟,撇開彭彭和丁滿幽默的對話和詼諧、音樂劇本質的華美和熱鬧,它核心其實是個古早又沉重的領悟,特別是在《哈姆雷特》(Hamlet)的借鏡上,有着很大的啓發。

包含老獅王木法沙,小獅王辛巴,大反派弟弟刀疤,都是莎士比亞(William Shakespeare)描繪《哈姆雷特》中角色的直接替換──對於復仇的茫然、未來的踟躕,心理的壓力和妄想逃避一切責難的境遇,成了辛巴的考驗,但這又何嘗不是人性經常面對的現實?

《獅子王》磅礡的史詩氣度、對生命輪迴的體現描述,怪不得是永恆的經典象徵。

《獅子王》電影版找來能編、導、演兼具的強法沃(Jon Favreau)執導,觀衆最他的最深印象也許是漫威(Marvel)電影宇宙中生動活潑的「快樂」一角。

現年52歲的強法沃曾以《鋼鐵人》(Iron Man)爲漫威開啓電影宇宙,更以《五星主廚快餐車》(Chef)拍出活色生香的美食故事挑逗全球觀衆味蕾,而拍攝叢林童話《與森林共舞》The Jungle Book)獲得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,當中所使用的創意和虛擬攝影技術更爲電影產業立下全新標準,擅於將難以言喻的情感化爲真實畫面的他堪稱是電影界的「視覺魔法師」。

而強法沃也將從《與森林共舞》中所獲得的擬真技術拿到《獅子王》電影版之中再度升級。強法沃嘗試在《獅子王》裏創造更加真實的環境與角色,所運用的技術,更讓銀幕上呈現的角色像是真正有生命的動物一般。

《獅子王》是一個非常人性化和誠實的故事,講述了我們所有人都曾經歷過的事情。創傷的事情總有可能會發生,重點是能夠彼此負責,彼此相愛。關鍵是不要讓它消耗你的整個生命,讓你從這種經歷中成長和學習。

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

文章標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