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長春元素”貫穿首尾,影片《跨过鸭绿江》淚點滿滿

 

劉煜濱稱,母親曾親口講訴,10月13日,林彪在上海看見時任海軍副司令員的劉亞樓,林彪高聲說:“劉亞樓,我等著你的海軍吶!”5天后,林彪入朝,建國之戰就在毫無制海權的情況下,在英國直升機的狂轟濫炸中打響。

“片尾天津站那場戲,就是交待十四縱隊相繼到達長春,成立西北邊防軍這種一個發展史時刻。”李蕭稱,劇中天津站的西北邊防軍,均由駐地軍隊戰俘出演。

首尾 來長春 回長春

天寒地凍,白雪茫茫。“沒有人能在這兒伏擊”,美陸戰一軍長布朗朝高處開了幾槍。如他所料,天地間沉寂依然。直升機騰空而起,雪丘裡無聲冒出汩汩鮮血……

電影結尾,兩列綠皮火車緩緩停靠,士兵們匆匆上下。攝影機下方,指示牌上四個古舊的紅字:天津站。電影便是從那個“長春元素”拉開帷幕。

“相對好評,做為一部影視劇,我們更希望它是一部通俗版教材,讓後裔永遠銘記這段發展史,讓抗美援朝思想世代不滅。”李蕭說。

而讓長春觀眾們第一印象格外深刻的是,“長春元素”貫穿影片首尾。昨天,編劇李蕭接受長春日報本報記者專訪時,拆解了電影中的“長春元素”,還原了電影內外坎坷激盪的發展史。

長春日報、沈報全媒體本報記者:張萍

影片統攬內戰始末,而並非一個局部、一次會戰,第二次全面鋪陳了抗美援朝四大會戰,不僅展現了中、美、蘇三方的政治對決,也真實重現了敵我兩方的軍事博弈,實屬“全景式”。對於“史詩式”,中國人民志願軍研究會專家深入探討後,也對電影《跨过鸭绿江》則表示了普遍認可。

講訴 片中情 劇外情

攝影 李浩

據瞭解,《跨过鸭绿江》是國內首度影片與電視劇同步攝製的技術創新嘗試。40集同名電視劇已經播映,其中也有在長春攝製的關鍵打戲。

《跨过鸭绿江》公映後,被譽為首度“全景式、史詩式”呈現出朝鮮戰爭的影片經典作品。

“片頭來長春,片尾回長春,這一來一回,像兩條有來有回的路一樣。通過首尾呼應,電影傳達的攝影機詞彙是:祖國和人民永遠都不能忘掉犧牲在異域的革命烈士們!”

一個收穫高讚的粉絲這種寫到:“整部電影串連了我對朝鮮戰爭的零星認知。那個評論家送給被冰天雪地掩埋的士卒英靈,願這盛世告慰你們的在天之靈!”

《跨过鸭绿江》電影全長約三個半小時,片頭,一組凝重的攝影機將觀眾們送回現實生活——長春抗美援朝革命烈士陵園,紀念塔高聳入雲,祖國專機接英烈遺骨回來。李蕭介紹,尾片這組“長春元素”,使用的是2020年9月27日,中央電視臺“第六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革命烈士遺骸歸國”新聞片。

電視劇中,人文飯店內的會議廳古樸優雅。那是1950年10月9日,林彪在這兒委任了中國人民志願軍關鍵首腦,他要求各軍10天內順利完成出國登陸作戰準備。居然,10月12日,因蘇俄原先應允的空中支援出了問題,中央發來急電,召林彪即刻抵京。

編輯:王沛霆

昨天上午,一名才剛看完影片《跨过鸭绿江》的觀眾們稱,觀影中他數度落淚。特別是蓋馬高原上,125名中國人民志願軍凍成冰雕卻仍舉槍往前,盟軍脫帽致敬那一幕,像電擊一樣令他傷心。

“今年9月23日,片場走進長春,在中山中心廣場旁邊的人文飯店(現吉林飯店)攝製地攝製。”李蕭稱,那場打戲,還原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林彪臨危受命後,在人文飯店舉行軍事全體會議的發展史。

“從天津站開場的那場戲很關鍵,電影隨即展開宏偉的大背景介紹。”李蕭介紹說,1950年韓戰爆發後,華北地區一下子從發展戰略大後方變為國防最前線。7月13日,中央軍委調集原四野第十一縱隊,以其為主力共同組成西北邊防軍,共計20萬人,擔負保衛西北邊防安全的任務。10月,西北邊防軍改名中國人民志願軍,赴朝參戰。

這是正在公映的電影《跨过鸭绿江》中的一幕。整部電影由中央廣電總檯出品,董亞春出任總導演,丁勇岱、唐國強領銜主演,淚點滿滿。影片既鋪陳了四個強國視角,又對四次會戰細膩刻劃,全面還原了抗美援朝這段偉大悲壯的發展史。

李蕭說,就在接受專訪的前一晚,他看見中國人民志願軍研究會常務理事、原海軍副司令員劉亞樓之子劉煜濱,並從他口中獲悉林彪抵京後的一個片斷。

看點 全景式 史詩式

文章標簽   跨過鴨綠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