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新熱血驚悚片也太爽了吧

 

話不多說,直接開擼。

誰先動?誰敢動?

三人的關係就如海報裡的三角循環,誰都離不開對方的影子。

影片每一幀都散發出緊繃的狠勁。

Sir不劇透。

舊元素要玩得更爽,黑要黑得更徹底。

重要在這四人的身分:

樓上監視,樓下趁機夾攻。

但三方政治勢力拉扯出的緊張感,滲透進每一鏡頭。

以靜剎車,窄巷追車。

兩輛車,形成喪生三角。

Sir結尾說的那一幕誕生了——

逮!到!你!了!

馬大哥的手下用嫌犯的刀殺掉了死對頭,即使刀上指紋太多,沒辦法成為證據,為的是案件順利查下去,只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。

為什么?

Sir最後想說一個細節。

第三,是內心深處的尊重。

怎么辦?

對於馬大哥,他要把嫌犯殺掉示眾,以維護他們在黑幫內的威嚴;對於刑警,要把嫌犯生擒,就可以領功,就可以晉升為。

白色犯罪行為片,韓影強項,也是韓影頹項。

今天這篇,從一個攝影機講起。

刑警、匪幫、嫌犯的黑影,穿行在逼仄的窄巷。

黑色車好似慢動作通常駛過,車上的人提防地瞥了一眼樓下關上的窗。

假如是。

Sir先給你看三張片花——

三。

皮膚再度僵住,憋住呼吸觀察……

Sir的確有種返回《追击者》這場經典迎擊的感覺。

場面,絕對黑,絕對硬。

沒錯,它又讓你想起杜琪峰標誌性的交戰。

更令人深思的是,黑與白不再矛盾,而是互相同化。

就看動作戲。

雨夜,黑幫老大被神祕人捅了刀子。

雙贏?

同兩條船,有你有我。

一。

從左到右,各有各的酷。

一個,是立法權的置換。

還沒那么直觀。

警員給黑幫提供更多線索、專業破案輔導;黑幫給警員提供更多人手、地下情報部門,還有黑小弟做為惟一目擊者對嫌犯外貌的肖像。

反倒被描繪出了“可比性”。

但惡的程度,誰來界定?

堂堂黑幫首領被捅,還找不到人,之後怎么在江湖上混?

第二,馬大哥。

誰先捉到是誰的。

資源共享,人手共享,但罪犯不共享。

車上的人連忙縮起屁股,躲避燈光,表情證實。

“黑幫,警員和怪物”。

惡魔,不再是犯罪行為劇中的虛無詩意。

哈哈。

一場迎擊。

只有這個“極惡之人”。

新類別風生水起(如《釜山行》《与神同行》),傳統強項卻止步不前。

除此之外,還有三個人在犯愁。

當惡與惡矛盾,誰才是真正的惡?

誰也無法讓對方先抓到嫌犯。

喪禮上吃,駕車時吃,病床上吃……

此種均衡,在三個瞬間抵達顛峰。

而當你這口氣還沒喘完,下兩輛黑色車,又來了!

是他?

都並非。

叱吒風雲的黑幫馬大哥,被捅成了馬大蝦。

不,虛驚一場。

一個小小的丁字北路,劍拔弩張。

螳螂、黃雀、蟬,一環套一環。

站在臺上的,誰是警員,誰是黑幫?

嫌犯在影片裡露臉不多,但凡露臉,除了殺人,他只做一件事——

警員的專業是破案,可偏偏黑幫更快找出案發地點、作案工具。

但在爽之外,它也暗自拋出問題——

沒多久,兩人在蒐證時,鄭刑警卻失手殺掉了馬大哥死對頭的部下。

一個拐彎,一個回頭,都有可能閃出斧頭,一刀斃命。

嫌犯是連環殺人魔,對象無差別,不論普通百姓還是黑幫小弟,通通只用一把斧頭亂捅。

這已經是第三起刑事案件了,引來全民恐慌。

正當鄭刑警顫抖著失神,馬大哥攬下了罪名。

刑警鄭泰錫(金武烈 飾),平常暴脾氣,處事不按規矩,也不能看領導眼色,在警察局被排擠,平常只能抓些魚蝦蟹來湊一下KPI。

誰被吃了?

爽,是Sir看過它之後最大的體會。

這時,兩輛黑摩徐徐駛過……

Sir不說,你分不出來。

影片瘋狂在黑與白的邊緣試探。

難能可貴的是,所有元素融合得恰到好處,讓故事情節始終保持著很高輸出功率,一秒都不可能將分心。

黑白兩道,伏擊在北路各處。

右邊三個,刑警頭目;

二。

白車停下來了。

好戲,這才開始。

清理門戶?黑幫仇殺?

一開始,各看不順眼。

勢不兩立的黑白道,為什麼牽手成功?

當所有人都在急著為伸張正義奔波,為惡魔判處死刑,為功名和私慾賣命。

Sir去年看見的,最“酷”的影片場景之一。

比如說,氣氛。

可他偏偏是第二個找出刑事案件切入點的人,總無法白白把功績讓出去。

第三,小刑警。

左邊三個,黑幫頭馬。

代表警員立法權的警員證,能借給黑幫用。

隨著調查的進行,兩側在一次又一次的“勾結”中越界。

在單純地感知飢餓,感知心靈,感知生活。

吃。

故事情節,也從一開始就露出險惡的尖牙。

四人一聲令下,上面眾人瞬間分突擊隊散開,準備展開某一任務。

文章標簽   與神同行 追擊者 釜山行